美国“接吻虫病”冲上热搜,注意!你家可能藏着这种致命虫子
最近,“美国爆发接吻虫病疫情”的美国话题冲上热搜。据美国疾控中心通报,冲上虫由“接吻虫”传播的热搜“恰加斯病”在部分州蔓延,全美32个州已发现接吻虫踪迹,注意着种致命部分地区感染率超55%,接吻虫病约28万美国人可能已携带这种“隐形杀手”。美国
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表示:“不要传入国内!冲上虫”那么,热搜接吻虫病到底是注意着种致命一种什么病?人类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这种病离我们有多远?怎么预防?本期健康关注为您解读。
1、接吻虫病接吻虫:披着浪漫外衣的美国“吸血刺客”
接吻虫,学名锥蝽,冲上虫属于猎蝽科昆虫,热搜成虫体型大,注意着种致命通常30毫米,头部狭长,口器为刺吸式。它们偏爱在夜间活动,尤其喜欢叮咬人类面部,喜欢寻找皮肤较薄的区域下口,如唇部、眼睑等,因此得名“接吻虫”。
接吻虫所咬的伤口并无疼痛感,危险的是它们的粪便。接吻虫通过叮咬人类后,会将携带克氏锥虫的粪便排泄在皮肤上。当人无意识抓挠伤口,或揉眼、摸嘴时,寄生虫便趁机进入体内。此外,污染的食物、输血、器官移植及母婴传播也是感染途径。
美国南部温暖州(如德克萨斯、亚利桑那、佛罗里达)是接吻虫的“重灾区”,但气候变化可能推动其向北方扩散。据外媒报道,接吻虫病正从美洲向全球逐渐蔓延,因感染者在患病初期出现与患艾滋病相似的症状,所以有关专家也把它称为美洲国家面临的“新型艾滋病”威胁。
2、恰加斯病:潜伏期长达数十年
恰加斯病的名称来自巴西医生和研究者卡洛斯·恰加斯,他于1909年4月14日首次在一个人身上诊断出这种疾病。
恰加斯病曾经完全局限于美洲大陆农村地区,由于社会环境变化和人口流动增加,大多数受感染者现在生活在城市环境中。已有44个国家(包括加拿大、美国、许多欧洲国家和一些西太平洋、非洲和东地中海国家)发现了这种感染。
接吻虫病的病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,且非常“狡猾”:
①急性期(感染后持续约两个月)
很多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,或者仅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、皮疹、局部肿胀(如被叮咬处红肿、眼睑肿胀) 等类似感冒或过敏的症状。这些症状很容易被忽视,通常持续数周后会自行消退。
其危险性在于,症状轻微易被忽视,但此时是治疗黄金期,使用苄硝唑或硝呋莫司可彻底杀灭寄生虫。
②慢性期(感染后10-20年甚至更久)
这是最危险的阶段。寄生虫主要隐藏在心脏和消化道的肌肉中,并缓慢造成损害。约20%-30%的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病患者,可能出现心脏扩大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食道扩张、巨结肠等严重问题,甚至可能引发中风或猝死。
慢性期血液中寄生虫极少,需通过血清学检测(如抗体检测)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诊,但假阳性/阴性率高,常被误诊为普通心脏病。
3、这种病会传入中国吗?怎么预防?
答案是,存在潜在风险,但目前无需过度恐慌。
锥蝽(接吻虫)在广东等南方地区也有分布,俗称“木虱王”。广州疾控部门此前曾开展过监测调查,发现过锥蝽的踪迹,甚至有被叮咬的案例,但尚未发现本地感染的确诊病例。
随着国际交流增多,存在通过输入性病例(例如从流行区回国的人员)传入的可能性。曾经前往拉丁美洲旅行的人也可能暴露于风险中,因为恰加斯病在美洲21个国家是地方性流行病。
此外,经常在户外活动、露营或住在农村地区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,住在有泥墙或茅草屋中的人也需要特别小心。
目前尚无针对恰加斯病的疫苗或预防药物,因此预防至关重要:
①搞好环境卫生
·保持居住环境整洁,清除杂物堆、砖块、木材堆等锥蝽可能藏匿的地方;
·修补墙洞和裂缝,密封门窗缝隙,安装纱窗纱门,防止锥蝽进入室内;
·在锥蝽可能活动的地区,可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。
②注意个人防护
·如果你在南方地区或前往已知有锥蝽活动的乡村、田野环境,夜晚休息时使用蚊帐(特别是质量好的密纹蚊帐)。
·在户外活动时,可使用驱虫剂,并穿着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。
·避免在简陋的泥瓦屋或茅草屋内住宿,这类建筑更容易有锥蝽栖息。
③注意食品卫生
·彻底清洗水果蔬菜,避免食用未煮熟食物;
·防止昆虫污染食物(如用纱网覆盖餐具)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若发现疑似锥蝽的昆虫,避免用手直接接触,可戴手套用空瓶子或容器捕捉,并联系当地疾控部门确认。
如果怀疑自己被叮咬或出现相关症状,尽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,急性期早期进行抗锥虫治疗,效果较好。
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7日至10日,2019年中国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在广州市举办,泉州南音、提线木偶戏、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三个项目参与展示。泉州网6月9日讯记者陈智勇 ...[详细]
-
泉州网9月10日讯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陈大贤)近期泉州高温多雨,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。白纹伊蚊是泉州常见的蚊种,可以传播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疾病。泉州市区正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对蚊媒滋生 ...[详细]
-
清晨的阳光漫过崇武古城斑驳的城墙,惠安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局长孙晓寅手持标志性黄斗笠,在惠女海韵街区向游客演示传统头巾的系法。“银腰链要斜挂髋部,行走时才能摇曳出独特韵律。”在 ...[详细]
-
泉州网9月10日讯融媒体记者 许奕梅 通讯员 陈大贤)近期泉州高温多雨,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。白纹伊蚊是泉州常见的蚊种,可以传播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疾病。泉州市区正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对蚊媒滋生 ...[详细]
-
每年元宵佳节,泉州古城的大街小巷都会挂满各色花灯。为了让花灯如期呈现在市民面前,最近一段时间,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陈晓萍正和女儿陈熙雅一起,加班加点制作花灯。陈晓萍与女儿共同制作花灯每年元 ...[详细]
-
附录:1、三伏贴”源于明朝的古方记载的一种治疗哮喘的方法,主要以白芥子为核心,加上干姜以及一些温通药物,组成外用的一个剂型。早期主要针对哮喘病人,灸完以后,能够在穴位上发泡留痕,通过持续刺激达到预防疾 ...[详细]
-
昨日,“泉州你好·祝福泉州”系列之《清源山》明信片首发暨泉州平安人寿“好生活·享平安”客户权益体系发布会在清源山老君岩广场举 ...[详细]
-
9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。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谋划,将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。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,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必备的基本要素。近 ...[详细]
-
10月8日19:352025“川超”联赛川南赛区泸州窖香队VS自贡灯城燊龙队在泸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激情开赛经过90多分钟的激烈角逐双方以0:0的比分战平赛场之外一场特殊的“比赛”在泸州市各校园里悄然开 ...[详细]
-
泉州创新机制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 今年已补助数字经济项目44个
记者昨日获悉,泉州创新打造“资金精准滴灌—项目攻坚服务—企业梯次培育”三位一体闭环赋能机制,通过政策、资源、服务深度耦合,全方位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。今 ...[详细]